存儲器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論文-九游会j9娱乐平台
⑴ 當前存儲器系統的發展概況
發展趨勢
存儲器的發展都具有更大、更小、更低的趨勢,這在閃速存儲器行業表現得尤為淋漓盡致。隨著半導體製造工藝的發展,主流閃速存儲器廠家採用0�18μm,甚至0.15μm的製造工藝。藉助於先進工藝的優勢,flash memory的容量可以更大:nor技術將出現256mb的器件,nand和and技術已經有1gb的器件;同時晶元的封裝尺寸更小:從最初dip封裝,到psop、ssop、tsop封裝,再到bga封裝,flash memory已經變得非常纖細小巧;先進的工藝技術也決定了存儲器的低電壓的特性,從最初12v的編程電壓,一步步下降到5v、3.3v、2�7v、1.8v單電壓供電。這符合國際上低功耗的潮流,更促進了攜帶型產品的發展。
另一方面,新技術、新工藝也推動flash memory的位成本大幅度下降:採用nor技術的intel公司的28f128j3價格為25美元,nand技術和and技術的flash memory將突破1mb 1美元的價位,使其具有了取代傳統磁碟存儲器的潛質。
世界閃速存儲器市場發展十分迅速,其規模接近dram市場的1/4,與dram和sram一起成為存儲器市場的三大產品。flash memory的迅猛發展歸因於資金和技術的投入,高性能低成本的新產品不斷涌現,刺激了flash memory更廣泛的應用,推動了行業的向前發展。
⑵ 畢業設計 我想闡述一下並行計算的發展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的現代計算機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兩個明顯的發展時代:串列計算時代、並行計算時代。每一個計算時代都從體系結構發展開始,接著是系統軟體(特別是編譯器與操作系統)、應用軟體,最後隨著問題求解環境的發展而達到頂峰。
並行計算機是由一組處理單元組成的。這組處理單元通過相互之間的通信與協作,以更快的速度共同完成一項大規模的計算任務。因此,並行計算機的兩個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計算節點和節點間的通信與協作機制。並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發展也主要體現在計算節點性能的提高以及節點間通信技術的改進兩方面。
節點性能不斷進步
20世紀60年代初期,由於晶體管以及磁芯存儲器的出現,處理單元變得越來越小,存儲器也更加小巧和廉價。這些技術發展的結果導致了並行計算機的出現。這一時期的並行計算機多是規模不大的共享存儲多處理器系統,即所謂大型主機。ibm 360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
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期,同一個處理器開始設置多個功能相同的功能單元,流水線技術也出現了。與單純提高時鍾頻率相比,這些並行特性在處理器內部的應用大大提高了並行計算機系統的性能。伊利諾依大學和burroughs公司此時開始實施illiac ⅳ計劃,研製一台64顆cpu的simd主機系統,它涉及到硬體技術、體系結構、i/o設備、操作系統、程序設計語言直至應用程序在內的眾多研究課題。不過,當一台規模大大縮小的原型系統(僅使用了16顆cpu)終於在1975年面世時,整個計算機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首先是存儲系統概念的革新,提出虛擬存儲和緩存的思想。以ibm 360/85和ibm 360/91為例,兩者是屬於同一系列的兩個機型,ibm 360/91的主頻高於ibm 360/85,所選用的內存速度也較快,並且採用了動態調度的指令流水線。但是,ibm 360/85的整體性能卻高於ibm 360/91,惟一的原因就是前者採用了緩存技術,而後者則沒有。
其次是半導體存儲器開始代替磁芯存儲器。最初,半導體存儲器只是在某些機器中被用作緩存,而cdc7600則率先全面採用這種體積更小、速度更快、可以直接定址的半導體存儲器,磁芯存儲器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與此同時,集成電路也出現了,並迅速應用到計算機中。元器件技術的這兩大革命性突破,使得illiac ⅳ的設計者們在底層硬體以及並行體系結構方面提出的種種改進都大為遜色。
處理器高速發展
1976年cray-1問世以後,向量計算機從此牢牢地控制著整個高性能計算機市場15年。cray-1對所使用的邏輯電路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採用了我們如今稱為risc的精簡指令集,還引入了向量寄存器,以完成向量運算。這一系列技術手段的使用,使cray-1的主頻達到了80mhz。
微處理器隨著機器的字長從4位、8位、16位一直增加到32位,其性能也隨之顯著提高。正是因為看到了微處理器的這種潛力,卡內基·梅隆大學開始在當時流行的dec pdp-11小型計算機的基礎上研製一台由16台pdp-11/40處理機通過交叉開關與16個共享存儲器模塊相連接而成的共享存儲多處理器系統c.mmp。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微處理器技術一直在高速前進。稍後又出現了非常適合於smp方式的匯流排協議。而伯克利加州大學則對匯流排協議進行了擴展,提出了cache一致性問題的處理方案。從此,c.mmp開創出的共享存儲多處理器之路越走越寬。現在,這種體系結構已經基本上統治了伺服器和桌面工作站市場。
通信機制穩步前進
同一時期,基於消息傳遞機制的並行計算機也開始不斷涌現。20世紀80年代中期,加州理工學院成功地將64個i8086/i8087處理器通過超立方體互連結構連結起來。此後,便先後出現了intel ipsc系列、inmos transputer系列,intel paragon以及ibm sp的前身vulcan等基於消息傳遞機制的並行計算機。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共享存儲器方式的大規模並行計算機又獲得了新的發展。ibm將大量早期risc微處理器通過蝶形互連網路連結起來。人們開始考慮如何才能在實現共享存儲器緩存一致的同時,使系統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20世紀90年代初期,斯坦福大學提出了dash計劃,它通過維護一個保存有每一緩存塊位置信息的目錄結構來實現分布式共享存儲器的緩存一致性。後來,ieee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緩存一致性協議的標准。
20世紀90年代至今,主要的幾種體系結構開始走向融合。
屬於數據並行類型的cm-5除大量採用商品化的微處理器以外,也允許用戶層的程序傳遞一些簡單的消息。
cray t3d是一台numa結構的共享存儲型並行計算機,但是它也提供了全局同步機制、消息隊列機制,並採取了一些減少消息傳遞延遲的技術。
隨著微處理器商品化、網路設備的發展以及mpi/pvm等並行編程標準的發布,集群架構的並行計算機出現開始。ibm sp2系列集群系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這些系統中,各個節點採用的都是標準的商品化計算機,它們之間通過高速網路連接起來。
1.2 有限元並行計算的發展和現狀
目前,在計算力學領域內,圍繞著基於變分原理的有限元法
和基於邊界積分方程的邊界元法,以及基於現在問世的各種並行
計算機,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學科分支——有限元並行計算。它
是高效能的,使得許多現在應用串列計算機和串列演算法不能解決
或求解不好的大型的、復雜的力學問題能得到滿意的解答,故其
發展速度十分驚人。在國際上已經掀起了利用並行機進行工程分
析和研究的高潮。從1975到1995年的二十年間,有關有限元方法
和相應的數值並行計算的文章已發表1000餘篇。
有限元並行計算正在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對系統方程組實
施並行求解的各種演算法。二是並行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並行算
法和邊界元並行演算法,前者趨向成熟,而後者的研究較少。對這
一方面的研究,是為了挖掘有限元計算自身潛在的並行性,是有
限元並行計算的根本問題。
1.2.1國內
並行演算法的設計和有效實現強烈地依賴於並行機的硬軟體環
境。國內僅極少數單位擁有並行機,且機型雜亂,因此研究人員
少,起步晚,而且局限於特定的硬體環境。從有限元分析方法的
內容來看,發表的幾十篇研究論文(報告)還未顯示出較強的系
統性。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周樹荃教授等在yh-1向量機上實現了剛度
矩陣計算、對稱帶狀矩陣的cholesky分解和線性方程組的求解等
並行處理。針對不規則結構工程分析問題,他們還採用了變帶寬
存貯方法,並實現了剛度矩陣的並行計算以及求解變帶寬稀疏線
性方程組的並行直接解法【20】。
2)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王藎賢研究員等在基於transputer晶元
的分布式mimd系統上,提出了有限元分析中變帶寬線性方程組的
並行直接解法,初步完成了一個靜力分析程序【21】。
3)重慶大學張汝清教授等藉助於elxsi-6400共享存貯器型mimd
系統,先後開展了范圍比較廣泛的並行演算法研究,主要成果有:
a)提出了靜力分析中子結構解法的並行演算法,以及動力分析中模
態綜合子結構法的並行演算法;
b)從波前法出發,發展了多波前並行演算法以求解大型結構分析
問題;
c)從jacobi塊迭代法和加權殘差法出發,導出了基於非同步控制的
有限元方程並行解法和有限元並行迭代的基本格式;
d)利用圖論中的著色理論,實現了剛度矩陣的並行計算;
e)實現了基於有色線剖分的sor並行迭代解法;
f)實現了子空間迭代法、lanczos法以及利用多項式割線迭代法
和矢量迭代法求解結構固有頻率和模態的並行演算法;
g)針對彈塑性分析,提出了一種多波前子結構並行演算法;
h)針對彈性接觸問題,提出了一種基於參數變分原理的並行解法;
i)實現了一步積分法的並行處理【22】。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喬新教授等藉助於transputer晶元的分布式
mimd系統實現了有限元方程組的並行直接解法,並提出了基於子結
構的預處理共軛梯度法的並行計算方法【23】。
此外,浙江大學姚堅【24】、中國科學院西南計算中心馬寅國、
東北工學院張鐵以及國防科技大學六系也曾對有限元分析的並行計
算開展了一些研究。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國內並行計算方法的研究,在硬體上基於
向量機、分布式並行機和共享存貯式並行機;在內容上,似乎面很
廣,但系統性和深度還很不夠,軟體開發距實際應用和商品化還有
很大距離,對不依賴並行機具體環境的通用並行演算法研究還很少,
同樣對旨在進行結構有限元分析的並行計算的硬體研究也很少。
1.2.2國外
自從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的a.k.noor於1975年發表第一篇
有限元並行計算的文章以來,有限元並行處理技術幾乎與並行計算
機同步發展。距不完全統計,到1992年,國外已發表了400餘篇這方
面的論文,其中後5年的文章篇數是前12年的總和。在研究內容上也
由過去的演算法研究發展到了演算法、軟體和硬體相結合的研究,並針對
一些機型開發了一些實用的大型結構分析軟體。
1)有限元機器fem【25】(finite element machine)。早在70年
代末,就有人發表了有關fem的論文,1982年美國國家宇航局langley
研究中心的o.o.storaasli等撰文詳細地介紹了該中心設計的供研究
用的fem。該機器由1個處理器陣列、1台作為控制器的微機和1個並行
操作系統及一些模塊化了的通用並行演算法程序組成,用戶使用系統的
文本編輯器和控制器的其它特殊功能,能建立有限元計算模型並進行
分析。10多年來,又有一些人在這一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fem
的發展前景仍然不太令人樂觀。
2)心動陣列並行機【26】。心動陣列並行機主要應用於信號和圖象
的並行處理,但由於其高效的矩陣計算功能,近年來有人把它應用於
有限元分析,並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3)巨型向量機【27】。在有限元分析中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威力,
處於領先的是美國思維公司的cm-2。許多結構分析家把這個具有65536
個處理器的巨型向量機應用於有限元計算,如t.belyschko等人採用顯
式方法,完成了具有32768個單元的殼的非線性有限元計算,並行效率
極高,速度幾乎比cray x-mp/14並行機高出1個數量級。
4)並行機網路和工作站網路【28】。日本東京大學矢川等藉助高速網
絡把3台cray y-mp機聯成網路進行有限元分析,有限元方程求解採用
的是基於區域分裂技術的共軛梯度法(cgm), 在求解三維彈性問題
時自由度個數超過了100萬,系統平均運行速度高達1.74gflops。另外,
他們還基於一個工程工作站網路,在並行環境下進行了類似的研究,
求解問題的自由度數高達20萬個。
--
我左看右看前看後看可還是看不過來
這個....那個....我越看越奇怪....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⑶ 給我一篇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論文
計算機組成原理存儲器(期末論文)
綿陽師范學院
計算機組成原理(期末論文)
題 目 微型計算機的存儲器
作 者 ***
單 位 數計學院07級7班(07084207**)
指 導教 師 ***
論文工作時間 2009年5月
摘要
隨著微型計算機的迅速普及和發展,人們對計算機的功能要求已不再是限於單純的計算和數據處理了,而是向著融合圖像、聲音、文字為一體的多媒體機和大型娛樂型機發展,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存儲器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這里,我們將對存儲器的有關知識做進一步詳細的介紹。
關鍵字
微型計算機 存儲器 分類 性能指標
存儲器是計算機系統內最主要的記憶裝置,能夠把大量計算機程序和數據存儲起來,既能接收計算機內的信息(數據和程序),又能保存信息,還可以根據命令讀取已保存的信息。
存儲器按功能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按存放位置又可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
存儲器的性能指標主要由容量、存取速度、可靠性和性能/性價比決定。
存儲器的分類
存儲器按功能可分為主存儲器(簡稱主存)和輔助存儲器(簡稱輔存)。主存是相對存取速度快而容量小的一類存儲器,輔存則是相對存取速度慢而容量很大的一類存儲器。
主存儲器,也稱為內存儲器(簡稱內存),內存直接與cpu相連接,是計算機中主要的工作存儲器,當前運行的程序與數據存放在內存中。
輔助存儲器也稱為外存儲器(簡稱外存),計算機執行程序和加工處理數據時,外存中的信息按信息塊或信息組先送入內存後才能使用,即計算機通過外存與內存不斷交換數據的方式使用外存中的信息。
一個存儲器中所包含的位元組數稱為該存儲器的容量,簡稱存儲容量。存儲容量通常用kb、mb或gb表示,其中b是位元組(byte),並且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例如,640kb就表示640×1024=655360個位元組。
(1)內存儲器
現代的內存儲器多半是半導體存儲器,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或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器件。內存儲器按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隨機存取存儲器(簡稱隨機存儲器或ram)和只讀存儲器(簡稱rom)。
隨機存儲器。隨機存儲器允許隨機的按任意指定地址向內存單元存入或從該單元取出信息,對任一地址的存取時間都是相同的。由於信息是通過電信號寫入存儲器的,所以斷電時ram中的信息就會消失。計算機工作時使用的程序和數據等都存儲在ram中,如果對程序或數據進行了修改之後,應該將它存儲到外存儲器中,否則關機後信息將丟失。通常所說的內存大小就是指ram的大小,一般以kb或mb為單位。
只讀存儲器。只讀存儲器是只能讀出而不能隨意寫入信息的存儲器。rom中的內容是由廠家製造時用特殊方法寫入的,或者要利用特殊的寫入器才能寫入。當計算機斷電後,rom中的信息不會丟失。當計算機重新被加電後,其中的信息保持原來的不變,仍可被讀出。rom適宜存放計算機啟動的引導程序、啟動後的檢測程序、系統最基本的輸入輸出程序、時鍾控製程序以及計算機的系統配置和磁碟參數等重要信息。
(2)外存儲器
pc常用的外存是軟磁碟(簡稱軟盤)和硬磁碟(簡稱硬碟),目前,光碟的使用也越來越普及。下面介紹常用的三種外存:
軟盤:目前計算機常用的軟盤按尺寸劃分有5.25英寸盤(簡稱5寸盤)和3.5英寸盤(簡稱3寸盤)。
二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3.5英寸盤的尺寸比5.25英寸盤小,由硬塑料製成,不易彎曲和損壞;3.5英寸盤的邊緣有一個可移動的金屬滑片,對碟片起保護作用,讀寫槽位於金屬滑片下,平時被蓋住:3.5英寸盤無索引孔;3.5英寸盤的防寫裝置是盤角上的一個正方形的孔和一個滑塊,當滑塊封住小孔時,可以對碟片進行讀寫操作,當小孔打開時,則處於防寫狀態。
軟盤記錄信息的格式是:將碟片分成許多同心圓,稱為磁軌,磁軌由外向內順序編號,信息記錄在磁軌上。另外,從同心圓放射出來的若干條線將每條磁軌分割成若干個扇區,順序編號。這樣,就可以通過磁軌號和扇區號查找到信息在軟盤上存儲的位置,一個完整的軟盤存儲系統是由軟盤、軟盤驅動器和軟碟機適配卡組成。
軟盤只能存儲數據,如果要對它進行讀出或寫入數據的操作,還必須有軟盤驅動器。軟盤驅動器位於主機箱內,由磁頭和驅動裝置兩部分組成。磁頭用來定位磁軌,驅動裝置的作用是使磁碟高速旋轉,以便對磁碟進行讀寫操作。軟碟機適配卡是連接軟盤驅動器與主板的專用介面板,通過34芯扁平電纜與軟盤驅動器連接。
硬碟:從數據存儲原理和存儲格式上看,硬碟與軟盤完全相同。但硬碟的磁性材料是塗在金屬、陶瓷或玻璃製成的硬碟基片上,而軟盤的基片是塑料的。硬碟相對軟盤來說,主要是存儲空間比較大,現在的硬碟容量已在160gb以上。硬碟大多由多個碟片組成,此時,除了每個碟片要分為若干個磁軌和扇區以外,多個碟片表面的相應磁軌將在空間上形成多個同心圓柱面。
通常情況下,硬碟安裝在計算機的主機箱中,但現在已出現多種移動硬碟。這種移動硬碟通過usb介面和計算機連接,方便用戶攜帶大容量的數據。
光碟: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推廣,光碟以其容量大、壽命長、成本低的特點,很快受到人們的歡迎,普及相當迅速。與磁碟相比,光碟的讀寫是通過光碟驅動器中的光學頭用激光束來讀寫的。目前,用於計算機系統的光碟有三類:只讀光碟(cd-rom)、一次寫入光碟(cd-r)和可擦寫光碟(cd-rw)。
存儲器的性能指標
1、存儲器容量存儲器容量是指存儲器可以容納的二進制信息總量,即存儲信息的總位(bit)數。設微機的地址線和數據線位數分別是p和q,則該存儲器晶元的地址單元總數為2p,該存儲器晶元的位容量為2p × q。例如:存儲器晶元6116,地址線有11根,數據線有8根,則該晶元的位容量是:位容量=211 ×8 = 2048 ×8 = 16384位存儲器通常是以位元組為單位編址的,一個位元組有8位,所以有時也用位元組容量表示存儲器容量,例如上面講的6116晶元的容量為2kb,記作2k ×8,其中:1kb = 1024b(byte)=1024 ×8 =8192位存儲器容量越大,則存儲的信息越多。目前存儲器晶元的容量越來越大,價格在不斷地降低,這主要得益於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
2、存取速度存儲器的速度直接影響計算機的速度。存取速度可用存取時間和存儲周期這兩個時間參數來衡量。存取時間是指cpu發出有效存儲器地址從而啟動一次存儲器讀寫操作,到該讀寫操作完成所經歷的時間,這個時間越小,則存取速度越快。目前,高速緩沖存儲器的存取時間已小於5ns。存儲周期是連續啟動兩次獨立的存儲器操作所需要的最小時間間隔,這個時間一般略大於存取時間。
3、可靠性
存儲器的可靠性用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故障間隔時間來衡量, mtbf越長,可靠性越高,內存儲器常採用糾錯編碼技術來延長mtbf以提高可靠性。
4、性能/價格比
這是一個綜合性指標,性能主要包括上述三項指標—存儲容量、存儲速度和可靠性。對不同用途的存儲器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有的存儲器要求存儲容量,則就以存儲容量為主;有的存儲器如高速緩沖器,則以存儲速度為主。
現在普遍通用的存儲器
一、半導體存儲器的特點分類
1、半導體存儲器的特點
⑴ 速度快,存取時間可到ns級;
⑵ 集成度高,不僅存儲單元所佔的空間小,而且解碼
電路和緩沖寄存器、讀出寫入電路等都製作在同一晶元中。目前已達到單片1024mb(相當於128m位元組)。
⑶ 非破壞性讀出,即信息讀出後存儲單元中的信息還在,特別是靜態ram,讀出後不需要再生。
⑷ 信息的易失性(對ram),即斷電後信息丟失。
⑸ 信息的揮發性(對dram),即存儲的信息過一定時間要丟失,所以要周期地再生(刷新)。
⑹ 功耗低,特別是cmos存儲器。
⑺ 體積小,價格在不斷地下降。
2、半導體存儲器的分類
主要分為兩大類,可讀寫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
ram分為靜態ram(sram)和動態ram(dram)兩種。目前計算機內的主存儲器都是dram,它的集成度高、功耗很低,缺點是需要再生。sram是非揮發的,所以不需要再生,但集成度比dram要低,計算機中的高速緩沖存儲器大多用sram.現在有一些新的ram,如組合ram(iram),將刷新電路與dram集成在一起;非易失ram(nvram),實際上是由sram和eeprom共同構成。正常情況下,它和一般sram一樣,而在系統掉電瞬間它把sram中的信息保存在eeprom中,從而使信息不丟失。只讀存儲器rom的特點是用戶在使用時只能讀出其中的信息,不能修改和寫入信息。近幾年出現了一中新的存儲器叫flash存儲器(閃爍存儲器),這是一種電可擦除的非易失性只讀存儲器。
二、半導體存儲器的組成
它一般由存儲體、地址選擇電路、輸入輸出電路和控制電路組成。
1、存儲體
存儲體是存儲1和0信息的電路實體,它由許多個存儲單元組成,每個存儲單元一般由若干位(8位)組成,每一位需要一個存儲元件,每個存儲單元有一個編號,稱為地址。存儲器的地址用一組二進制數表示,其地址線的根數n與存儲單元的數量n之間的關系為:2n = n
2、地址選擇電路
地址選擇電路包括地址解碼器和地址碼寄存器。地址解碼器用來對地址解碼。設其輸入端的地址線有n根,輸出線數為n,則它分別對應2n個不同的地址碼,作為對地址單元的選擇線。這些輸出的選擇線又叫做字線。地址解碼的方式有兩種:
⑴ 單解碼方式
它的全部地址碼只用一個電路解碼,解碼輸出的字選擇線直接選中對應的存儲單元。這一方式需要的選擇線數較多,只適用於容量較小的存儲器。
⑵ 雙解碼方式(或稱矩陣解碼)
它將地址碼分為x與y兩部分,用兩個解碼電路分別解碼。x向解碼稱為行解碼,其輸出線稱為行選擇線,它選中存儲矩陣中一行的所有存儲單元。y向解碼又稱為列解碼,其輸出線稱為列選擇線,它選中一列的所有單元。只有x向和y向的選擇線同時選中的那一位存儲單元,才能進行讀寫操作。由圖可見,具有1024個基本單元的存儲體排列成32×32的矩陣,它的 x向和y向解碼器各有32根解碼輸出線,共64根。若採用單解碼方式,則要1024根解碼輸出線。因此,雙解碼方式所需要的選擇線數目較少 ,也簡化了存儲器的結構,故它適用於大容量的存儲器。
3、讀寫控制電路
讀寫控制電路包括讀寫放大器、數據寄存器(三態雙向緩沖器)等。它是數據信息輸入輸出的通道。外界對存儲器的控制信號有讀信號rd、寫信號wr和片選信號cs。
參考文獻
1、《計算機組成原理》第二版,唐朔飛 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應用》肖金立 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1
3、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指導書與習題集》(王成,周繼群,蔡月茹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4、《計算機組成原理學習指導訓練》(曠海蘭,劉彥,蔣翰洋等編著)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
⑷ 數據存儲技術論文3000字
資料庫存儲技術的出現,對於傳統的紙質存儲技術來說,具有革命性的作用,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數據存儲技術論文3000字,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數據存儲技術論文3000字篇一
資料庫編程與資料庫存儲技術分析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文明進步,在與計算機相關的技術發展中,關於數據方面的處理工作,如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根據不同的計算機類型以及在實際應用的不同,資料庫的編程與資料庫存相儲技術方面的要求也有所差異,所以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本文就結合相關技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資料庫;編程;存儲;技術;分析
引言
在計算機的發展過程中,根據數據進行程序編輯,以及在計算機內部儲存程序的編輯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雖然會根據所操作的計算機不同,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而出現有所區別,但是要針對相關的技術進行具體分析後就能夠發現,在數據存儲方面只要編輯好資料庫對應的程序,要取得好的工作成績不不難,所以研究好關於資料庫編程和資料庫存儲相關的技術,就能夠代替真實人的工作,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促進計算機行業的發展.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計算機應用軟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計算機之所以能夠在各個領域中得到應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相應的應用軟體,根據各個行業的特點,軟體公司都開發了針對性的應用軟體,通過這些軟體的使用,能夠給實際的工作帶來方便,提升工作的效率,例如在工業自動化中,現在的計算機技術已經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可以代替人來進行操作,這種方式出現錯誤的幾率很低,而且計算機不需要休息,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在計算機軟體中,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軟體,資料庫是軟體的核心內容,因此在計算機軟體編寫過程中,資料庫編程和存儲技術,也是一個核心內容,受到我國特殊歷史原因影響,我國的軟體行業發展較慢,因此資料庫編程和存儲技術的核心都掌握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
1、資料庫存儲技術簡述
1.1資料庫存儲技術的概念
資料庫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計算機性能的提升,在計算機出現的早期,並沒有資料庫的概念,當時計算機的性能很低,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數字運算,體積也非常龐大,還沒有數據存儲的概念,隨著晶體管和集成電路應用在計算機製造中,計算機的性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開始在各個領域中進行應用,當計算機被用於數據管理時,尤其是一些復雜的數據,傳統的存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在這種背景下,dsms誕生了,這種資料庫管理系統在當時看來,是資料庫管理技術的一次革命,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升,逐漸出現了sql、oracle等,在傳統的資料庫編程中,由於資料庫編寫的時期不同,使用的編寫語言也有一定的差異,目前常使用的軟體有vb、java、vc、c 等,利用這些編程軟體,都可以編寫一個指定的資料庫,由於每個軟體自身都有一定的特點,因此不同領域的數據編程中,所選擇的編程軟體業有一定的差異。
1.2資料庫存儲技術的發展
資料庫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但是當時資料庫的管理,還處於傳統人工的方式,並沒有形成軟體的形式,因此並不能算資料庫存儲技術的起源,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著計算機存儲設備的出現,使得計算機能夠存儲數據,在這種背景下,數據管理軟體誕生了,但是受到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只能以文件為單位,將數據存儲在外部存儲設備中,人們開發了帶有界面的操作系統,以便對存儲的數據進行管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計算機能夠存儲的數據越來越多,人們對資料庫存儲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企業用戶的增加,希望資料庫存儲技術能夠具有很高的共享能力,數據存儲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現在的資料庫存儲技術,很大程度上也是按照這一時期的標准,來進行相應的開發,隨著資料庫自身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的資料庫存儲技術,如數據流、web數據管理等。
1.3資料庫存儲技術的作用
資料庫存儲技術的出現,對於傳統的紙質存儲技術來說,具有革命性的作用,由於紙質存儲數據的方式,很容易受到水、火等災害,而造成數據的損失,人類文明從有文字開始,就記錄了大量的歷史信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數據資料都損毀了,給人類文明造成了嚴重的損失,而資料庫存儲技術就能夠很好的避免這個問題,在資料庫的環境下,信息都會轉化成電子的方式,存儲在計算機的硬碟中,對於硬碟的保存,要比紙質的書籍等簡單的多,需要的環境比較低,最新的一些伺服器存儲器,甚至具有防火的性能,而且資料庫中的數據,可以利用計算機很簡單的進行復制,目前很多企業資料庫,為了最大程度上保證數據的安全性,都會建立一個映像資料庫,定期的對資料庫中的信息進行備份,如果工作的資料庫出現了問題,就可以通過還原的方式,恢復原來的數據。
2、資料庫編程與資料庫存儲技術的關系
2.1資料庫編程決定資料庫存儲的類型
通過對計算機軟體的特點進行分析可以知道,任何軟體要想具有相關的功能,都需要在編程過程中來實現,對於資料庫程序來說也是一樣,在資料庫編程的過程中,能夠決定資料庫存儲的類型,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資料庫存儲技術也有一定的差異,如在電力、交通控制等領域中,應用的大多是實時資料庫,而網上的視頻網站等,大多採用關系資料庫,其次還有商業資料庫、自由資料庫、微型資料庫等,每種資料庫的出現,都是為了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雖然在不同歷史時期,一種資料庫成為主流,但是對於資料庫程序的編寫者來說,這些資料庫的編寫;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雖然不同的程序編寫人員,由於所受教育和習慣的不同,在實際編寫的過程中,使用的程序編寫軟體不同,但無論是vb、vf還是c 等,都可以實現每種資料庫類型的編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資料庫類型的確定,通常是在軟體需求分析階段中進行設計,然後在數據編程階段來實現,
2.2資料庫存儲技術是資料庫編程的核心
對於資料庫程序來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存儲數據,通常情況在,一個資料庫程序會分成幾個模塊,其中核心模塊就是資料庫存儲技術。
結語
在目前國內經濟發展形勢下,針對於計算機的軟體行業的形式,也在大力推動下,成為一個焦點行業,隨著行業的發展,相關促進簡便工作的程序也得到了相應的研究和發明中,就算是一些不具備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普通使用著,不管在使用還是研發程序上也是介可以的,只是針對於資料庫編程和資料庫存儲技術方面進行分析,但是作為系統的核心區域,所以相關的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提升工作效率,緩解工作壓力,就要結合使用情況,在所能應用的范圍內,選擇最具有優勢的相應軟體處理技術,以此為研發中心,開發出所需要的軟體類型,進行所有的數據整理工作,對於辦公室工作極大范圍內的促進,對於資料庫編程於數據存儲方面的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董慧群,王福明.基於labwindows/cvi的資料庫編程[j].山西電子技術,2011(04):55-56.
[2]吳敏寧,高楠.delphi資料庫編程開發[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11):2882-2883.
[3]鄭剛,唐紅梅.面向對象資料庫中數據模型及存儲結構的研究[j].計算機工程,2002(03):65-67.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數據存儲技術論文3000字